負責人:陸林軍
負責人:陸林軍
“上海交通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建立的科研及應用平臺。中心以現代交通運輸系統為研究對象,領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系統、交通規劃與土地利用、道路交通、軌道交通、港口航運、現代物流等。
中心依托上海交大雄厚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優勢,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配備有高性能服務器,實驗設備齊全,實驗環境良好。有先進的交通仿真建模、駕駛模擬實驗、交通安全數據庫、智能車車庫、智能信號機以及交通污染排放檢測設備。中心團隊的主任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副教授陸林軍,畢業于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獲博士學位。名譽主任陸鍵教授是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博士,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名譽主任雋志才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教授、博導,交通運輸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心其他團隊成員均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及國內外知名高校,均致力于研究交通系統(道路、軌交、航運)安全與風險,交通規劃與土地利用,智能交通系統,交通系統優化設計,交通仿真與模擬技術,交通數據庫(大數據),物流與供應鏈,航運與金融的發展與應用,并且研究人員的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具有多年的相關領域研究經驗和研發創新能力。該中心團隊主持了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如城市高速公路進出口匝道分布類型對交通流影響的分析及相應的優化設計理論模型、城市越江隧道線形安全設計方法研究、基于行為復合分析的出行時間可靠性評估方法研究、基于系統復原式策略的集裝箱碼頭運作干擾管理、強降水災害下基于出行行為的城市交通網絡脆弱性分析等。交通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建立了交通系統綜合狀況監測與仿真實驗室,并開發了許多專利系統,成果豐碩。
該中心將充分發揮產學研特點,合理利用高校、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之間資源優勢,進行技術創新,同時推動交通研究的穩步發展。
交通信號自適應管理系統
自適應信號控制系統是一種智能型交通控制、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系統優化協調控制。在系統運行中,依靠不斷采集控制過程信息,確定被控對象的當前實際工作狀態,優化性能準則,產生自適應控制規律,從而實時地調整控制器結構或參數,使系統始終自動地工作在最優或次最優的運行狀態。 本中心開發的交通信號自適應控制管理系統能夠對區域內路口交通信號進行實時自適應協調控制,實時監視路口、子區、區域交通狀況,并有動態文字與圖形顯示,自動實現故障升/降級控制,故障自動報警與記錄,運行狀況與流量收集,統計,可以設置公交專用道、特種車輛優先,并實現交通信息對外實時提供,有多級用戶權限安全保護和人工干預功能,且中文菜單式操作,填表式參數調整,方便使用。
計算機仿真
計算機仿真作為一種描述性技術,在交通分析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使用一種定量分析方法。通過建立某一過程或某一系統的模式,來描述該過程或該系統,然后用一系列有目的、有條件的計算機仿真實驗來刻畫系統的特征,從而得出數量指標,為決策者提供關于這一過程或系統的定量分析結果,作為決策的理論依據。
交通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建立了交通系統綜合狀況監測與仿真實驗室,使用包括TSIS,VISSIM,TransCAD,Synchro多種仿真軟件對宏觀交通仿真、微觀交通仿真、交通流量分布、交通沖突仿真分析、信號配時優化等方面都有許多經驗和成果。
駕駛模擬
交通研究中心配備了先進的UC-win/Road駕駛模擬器。UC-win/Road支持交通模擬(包括交通流模擬)、信號控制和人物三維動畫,軟件內嵌有豐富的二維數據庫、三維模型庫和各種材質庫,對天氣、時間(日照)等環境的模擬簡單快捷,效果明顯,對不同風力環境條件下景物的三維描述真實貼切,相比其他三維軟件,更能貼近現實世界,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利用該設備交通研究中心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幫助探索不同天氣條件、路側建筑等因素對駕駛者行為的影響,并可以研究特定類型道路如隧道內部影響駕駛安全的各種因素,幫助道路設計者設計更加安全的道路。
人流疏散
交通研究中心對人流在大型公共交通空間內的疏散特征及管理層面的應用進行過一系列探索,使用包括Pathfinder在內的人流疏散軟件對大型交通樞紐站、體育場館、旅游景區等地方進行過人流沖突風險分析,找到風險點并對設計提出修改方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公共交通承擔的客運量連年提高,大型公共基礎設施日益老化,故障頻發,如何迅速高效的疏散大批人群、科學監測人群中的高風險點必將成為今后城市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交通研究中心通過理論探索與實際項目相結合,使用仿真與分析相輔相成的方式為實際項目中的人群疏散方面做出評估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