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回放在哪里看/j联赛排名/意大利国家队吧/湖人最新消息

 
English | 中文簡體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東中院修繕設計

項目名稱: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東中院修繕

項目地點:上海閔行區東川路800

設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虞志英、鮑玉麟、顧生權、魏銀巧、程琪、黃斐

建設時間:2019

建筑面積:15663平方米

      在上海西南的黃浦江畔,矗立著一座現代化的大學校園——占地近5000畝、總建筑面積約130萬平方米、容納3萬余名學生的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該校區始建于1985年,迄今已有35年歷史。東中院位于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的東區。原名為6號教學樓,后為與西區教學樓相呼應而更名為東中院并在之后對其進行整體修繕。修繕后,整個東中院的布局主要分為各種容納面積的教室、教師休息室以及報告廳,而教室又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分為了小教室、中教室、大教室和階梯教室。共有22個小教室、41個中教室、8個大教室、3個階梯教室以及一個報告廳,總計75個教室,其中辦公區域不算作在內。B區的5層全部設置為辦公區域,包含辦公、會議以及休息的功能。

項目及周邊環境

(圖為修繕后實景圖)

       在此次修繕過程中,東中院在外立面上依舊延續了徐匯校區常用的深紅色,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整體色調也沿用了經典的“交大紅”和灰色,與周邊建筑物相呼應。在1號樓與報告廳之間做了全新的新風系統,將建筑間原有空地進行利用并再設計。庭院的布局改變,也讓東中院的人群流動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是局限于單一直白的道路,合理規劃過的景觀小品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建筑立面演變

( 上:修繕前     下:修繕后 )

      東中院外立面的修繕主要表現在對于連廊和外廊的處理,將原本裸露在外的部分用幕墻圍合。入口的位置用兩塊一整片的幕墻對區域進行整合,不僅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也為建筑物本身增添了一些重量。兩棟教學樓之間的連廊也進行了整體的圍合,為課余時間進行移動的同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東中院庭院

       針對教學樓內庭院的景觀綠化,也進行了一些歸整和再設計。不僅讓東中院隱匿于自然之中,也為每一位學生在緊張的課業之余帶來一些視覺上的放松。修繕后的東中院,不再是孤立的建筑物,而是一個給人們提供更多互動機會的場所。致力于讓學生,或者來往參觀休息的周邊市民不只是單純的穿越,更多的是可以在這里停留、休憩甚至是行為上的交互。充滿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使學生更愿意長時間停留校園、享受校園。讓我們慢下來,把交大的美收進眼底!

東中院門廳

幕墻室內視角

室內裝飾演變

       在現有的底層空間基礎上,設計團隊創新性地將老舊建筑轉變成了可以展示大學未來發展方向的前沿學習空間。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東中院的室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到天花吊頂墻面,小到課桌椅形式甚至插座的排列,與全屋智能化的教室系統相對的是毫不遜色的人性化設計。

 

      公共區域天花均采用進口吸音巖棉板;內墻部分在充分利用原有墻體的基礎上,增添了內填巖棉玻璃的輕鋼龍骨隔墻,也可以達到吸音的效果;教室地坪還在原有地面基礎上采用了pvc地板,防蟲防霉防靜電的基礎上還有阻燃的作用,安全性能上更是提升了一個高度。也在各方面提升了建筑內的隔聲效果。

智慧教室

       與其他教學樓不同的是,東中院采用了先進的全智能教育系統,又稱“智慧教室”。它包括了在線督導系統以及在線實時錄課系統等。智慧教室依托大數據評估的分析系統,為學校、教師、學生打造了高質課堂、精準教學以及自適應學習系統。智慧教室的推出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缺乏互動交流、無法及時了解個體學情、不能因材施教以及盲目填鴨式教學等一系列難題。讓學生按照自己掌握的學習能力順序進行學習,按照自己學習的節奏進行學習,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室智能化,為多媒體教學以及遠程網上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智慧教室基于云平臺、云資源庫、多媒體教室設備、答題接收器及答題卡,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提供豐富的課堂互動工具,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和展示的機會,真正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創新,完美實現教師與學生互動。通過海量資源共享、互動學習、智能教學分析,并與平臺有機結合,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實現教師精準教學、學生精準提分、家長精準輔導,提高教學質量。智慧教室切實的滿足了校內師生教學活動需求,進一步提升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水平。

東中院小教室

小教室擁有三種不同的大小,分別是18座、24座和32座。

      與老教室最大的不同就是桌椅的變更。老舊的聯動桌椅,坐在中間的學生面臨著出入不便的問題,而與之相對的,是坐在兩側的學生也會受其干擾而影響上課效率。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東中院每一間教室的課桌椅統一變更為獨立活動式的椅子。并選用了底部有可以最大限度消除噪音功能的靜音活動椅。


       這一創新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學空間,通過將桌椅進行不同形式的擺放來達到自由的規定尺度,可以允許教室在沒有安排使用的情況下也能拿來進行團隊合作學習。教室內統一安置中央空調,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吊頂的整體性裝飾效果,吊頂表面的風口、煙感、燈具均選擇簡約又隱蔽的造型。

       其他教室和小教室不同的是桌子的款式,座位間的欄板上設有多組強、弱電插座,方便學生連接電腦設施。并且桌邊貼心的配有掛鉤,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進行上課必備物件的整理收納。再配合教室的活動座椅,就可以靈活的形成自習區或休憩區。
并且吊頂做了特殊的造型設計,空調出風口藏在凹槽處,讓整潔的教室更加的時尚美觀。空調根據天花造型,選用了新的機型。為了學生的健康,東中院也選用了小噪聲的新風系統。整個東中院的多媒體設備采用聯動的系統,哪怕你喜歡的老師在大教室上課,也可以通過“智慧教室”的系統實時直播到其他教室來。

東中院中教室

中教室也擁有五種不同的大小,分別是40座、41座、47座、51座和60座。

      中教室整體座位進行了90°的旋轉并按照弧形展開布置,擺脫了以往教室窄長的缺點,同一排較以往來說增設了更多的座位、使學生上課感官體驗更好,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更為緊密。增設了臺階的做法,也巧妙地抬高了后排座椅的高度,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多媒體上所放映的內容。

東中院大教室

大教室擁有兩種不同的大小,分別是58座和100座。

東中院階梯教室

教室大小分別是62座、73座和94
       東中院中共設有3間階梯教室,與報告廳相連,又分別設置通往室外的出入口。與大教室唯一不同的是,階梯教室只在一層設立。

東中院報告廳

公共休息平臺

       東中院在未被充分利用的內部人行走廊處進行了新元素插建,休閑沙發的安置讓這里不再只是簡單的通行,成為了可以模糊建筑內外部便捷的全新建筑邊緣和內部街道。這種改變在現代化的教學空間以及整體校園之間建立了一種動態的連接。充滿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使學生更愿意長時間停留校園、享受校園。1號樓與報告廳之間的空地原先只是單純的彩鋼頂搭建,本次修繕對其增添了空調與新風設施,吊頂做了弧形線條不規則造型設計,使大廳空間更活潑、靈動。
走廊一隅
     在走廊中隨處可見一些小圓凳和長條凳,豐富的色彩作為點綴使空間變得活潑,適當性的對視網膜的刺激也可以為學生們疲憊的雙眼帶來舒緩。

衛生間

       垃圾分類 人人有責


       對所有教學樓衛生間進行重新布置,做到布局更合理、更隱蔽,增加電加熱飲水機,為了保護環境,在每層衛生間邊上設置干濕垃圾分類,讓學生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藝術裝置

     《凝聚交大》裝置由四種像素化的模塊組成:


       紅色實體模塊、鏤空模塊、校友模塊和鏡面模塊。模塊組合形成了一種秩序,將教學樓景象、交大著名校友和觀看者的映像并置,共同組成交大紅的“SJTU”字樣(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JiaoTong University的英文縮寫),意為每一個觀者和這些著名校友都有著共同的身份——交大人,跨越時空,一起凝聚出交大的精神。裝置的尺度形成門洞和座椅,提示觀者穿越和小坐,與裝置互動合影,從而打破單一觀看的關系。

平面圖展示

01東中院a樓:

02東中院b樓:

03東中院c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