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東中院修繕
項目地點:上海閔行區東川路800號
設計單位: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虞志英、鮑玉麟、顧生權、魏銀巧、程琪、黃斐
建設時間:2019年
建筑面積:15663平方米
項目及周邊環境
(圖為修繕后實景圖)
在此次修繕過程中,東中院在外立面上依舊延續了徐匯校區常用的深紅色,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整體色調也沿用了經典的“交大紅”和灰色,與周邊建筑物相呼應。在1號樓與報告廳之間做了全新的新風系統,將建筑間原有空地進行利用并再設計。庭院的布局改變,也讓東中院的人群流動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是局限于單一直白的道路,合理規劃過的景觀小品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建筑立面演變
( 上:修繕前 下:修繕后 )
東中院外立面的修繕主要表現在對于連廊和外廊的處理,將原本裸露在外的部分用幕墻圍合。入口的位置用兩塊一整片的幕墻對區域進行整合,不僅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也為建筑物本身增添了一些重量。兩棟教學樓之間的連廊也進行了整體的圍合,為課余時間進行移動的同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東中院庭院
針對教學樓內庭院的景觀綠化,也進行了一些歸整和再設計。不僅讓東中院隱匿于自然之中,也為每一位學生在緊張的課業之余帶來一些視覺上的放松。修繕后的東中院,不再是孤立的建筑物,而是一個給人們提供更多互動機會的場所。致力于讓學生,或者來往參觀休息的周邊市民不只是單純的穿越,更多的是可以在這里停留、休憩甚至是行為上的交互。充滿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使學生更愿意長時間停留校園、享受校園。讓我們慢下來,把交大的美收進眼底!
東中院門廳
幕墻室內視角
室內裝飾演變
公共區域天花均采用進口吸音巖棉板;內墻部分在充分利用原有墻體的基礎上,增添了內填巖棉玻璃的輕鋼龍骨隔墻,也可以達到吸音的效果;教室地坪還在原有地面基礎上采用了pvc地板,防蟲防霉防靜電的基礎上還有阻燃的作用,安全性能上更是提升了一個高度。也在各方面提升了建筑內的隔聲效果。
智慧教室
與其他教學樓不同的是,東中院采用了先進的全智能教育系統,又稱“智慧教室”。它包括了在線督導系統以及在線實時錄課系統等。智慧教室依托大數據評估的分析系統,為學校、教師、學生打造了高質課堂、精準教學以及自適應學習系統。智慧教室的推出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缺乏互動交流、無法及時了解個體學情、不能因材施教以及盲目填鴨式教學等一系列難題。讓學生按照自己掌握的學習能力順序進行學習,按照自己學習的節奏進行學習,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室智能化,為多媒體教學以及遠程網上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智慧教室基于云平臺、云資源庫、多媒體教室設備、答題接收器及答題卡,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提供豐富的課堂互動工具,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和展示的機會,真正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創新,完美實現教師與學生互動。通過海量資源共享、互動學習、智能教學分析,并與平臺有機結合,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實現教師精準教學、學生精準提分、家長精準輔導,提高教學質量。智慧教室切實的滿足了校內師生教學活動需求,進一步提升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水平。
東中院小教室
小教室擁有三種不同的大小,分別是18座、24座和32座。
與老教室最大的不同就是桌椅的變更。老舊的聯動桌椅,坐在中間的學生面臨著出入不便的問題,而與之相對的,是坐在兩側的學生也會受其干擾而影響上課效率。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東中院每一間教室的課桌椅統一變更為獨立活動式的椅子。并選用了底部有可以最大限度消除噪音功能的靜音活動椅。
其他教室和小教室不同的是桌子的款式,座位間的欄板上設有多組強、弱電插座,方便學生連接電腦設施。并且桌邊貼心的配有掛鉤,可以充分利用起來進行上課必備物件的整理收納。再配合教室的活動座椅,就可以靈活的形成自習區或休憩區。
并且吊頂做了特殊的造型設計,空調出風口藏在凹槽處,讓整潔的教室更加的時尚美觀。空調根據天花造型,選用了新的機型。為了學生的健康,東中院也選用了小噪聲的新風系統。整個東中院的多媒體設備采用聯動的系統,哪怕你喜歡的老師在大教室上課,也可以通過“智慧教室”的系統實時直播到其他教室來。
東中院中教室
中教室也擁有五種不同的大小,分別是40座、41座、47座、51座和60座。
中教室整體座位進行了90°的旋轉并按照弧形展開布置,擺脫了以往教室窄長的缺點,同一排較以往來說增設了更多的座位、使學生上課感官體驗更好,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更為緊密。增設了臺階的做法,也巧妙地抬高了后排座椅的高度,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多媒體上所放映的內容。
東中院大教室
大教室擁有兩種不同的大小,分別是58座和100座。
東中院階梯教室
公共休息平臺
衛生間
垃圾分類 人人有責
??藝術裝置
《凝聚交大》裝置由四種像素化的模塊組成:
平面圖展示
01東中院a樓:
02東中院b樓:
03東中院c樓: